“什么?你居然和鬼子一起吃了顿饭?那鬼子没耍什么花招?”“不仅没有耍手段,反而还送给我们一挺机枪和两箱子弹呢。”虽然如今抗日神剧层出不穷,但历史上确实有不少匪夷所思的真实故事。比如这位与日本军官共进晚餐的大队长,竟然凭借一顿饭换来了敌人的武器弹药。究竟他是如何做到的?这位传奇人物又是谁呢?
这位特殊的英雄名叫樊金堂。1937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1938年3月任定襄县基干自卫大队三队中队长,8月份接任自卫大队长。与日本军官吃饭的故事,就发生在他担任大队长期间。
那是1942年7月,抗日战争正处于关键阶段。虽然日军的局势开始趋于下滑,但中日双方都丝毫不敢松懈,准备全力拼杀下一场硬仗。就在这个时候,聂荣臻元帅收到一份报告,称定襄根据地的大队长樊金堂,在未经组织批准的情况下,竟然与日本军官一同吃饭,关系亲密,甚至有说有笑。
展开剩余84%听到这消息,聂荣臻立刻警觉,难道军队内部出现了叛徒?或者樊金堂实际上是日本的间谍?不过,聂荣臻并未仓促下结论,而是决定先调查清楚真相。他召见了樊金堂,亲自询问事件的来龙去脉。令人意外的是,樊金堂的解释完全不同于外界猜测。
确实与日本人共进过晚餐,但他绝无叛党的念头。相反,这次“吃饭”还为我党争取到了实际利益。回到事情发生的当天,也就是1942年7月上旬,樊金堂收到了一封信,寄信人是一名日本军官。信中写道,他非常欣赏樊金堂的作战方式,希望能与他见面,进行交流探讨。
看到信后,有人劝他要谨慎,别轻易赴约,万一有埋伏怎么办?但樊金堂没有多想,只在信背面回了三个字“愿奉教”,并留下见面时间和地点,随后派人将信送回。
本应这件事向上级汇报,并商讨后续安排,但樊金堂却选择隐瞒,没有通报组织,究竟他为何如此,恐怕只有他自己清楚。
几天后,那位日本军官如约带着翻译来到约定地点。表面上看,他身上没有携带任何武器。樊金堂的战士们看到后,紧张地问:“队长,要不要开火?”
尽管对方来访看似真诚,但无法排除附近埋伏敌军的可能性,所以不能轻易开枪。既然日本军官主动联系,不如以身试探,看看他到底打什么算盘。
樊金堂摆手示意不要开火,还让炊事员准备了饭菜,热情招待来客。他亲自请那日本军官进屋,两人坐在炕上,边喝酒边聊天,气氛相当融洽。
谈话中,双方刻意避开战争话题,聊了一些生活琐事。樊金堂还了解到,这名日本军官是个读书人,懂得不少中文,甚至熟读中国古籍,对中华文化颇有兴趣。
抗战期间,一个日本军官与中国军人如此相聚,喝酒谈笑,氛围虽显诡异,却也有几分和谐。
这顿饭吃得相当愉快。临别时,日本军官特地问樊金堂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。
樊金堂笑着说:“就一顿饭的事,还能要什么?那就开个玩笑,给我来一挺机枪和两箱子弹,你能办到吗?”
那日本军官点头保证,几天后一定送来。其实樊金堂说这话只是随口一逗,根本没抱什么希望。毕竟对方毕竟是敌人,怎么可能给自己送枪弹,想想就觉得荒唐。
然而樊金堂没想到的是,这个玩笑竟然成了现实。毕竟在那个特殊环境下,日本人与中国人能坐在一起吃饭已是稀奇事,接下来发生的事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几天后,两个日本士兵带着四个民夫,扛着机枪和弹药按约送来。樊金堂看着这两箱弹药,既惊讶又高兴。他马上写信回赠,确认收货。
他让日本士兵带着信返回,没想到那两人却说,队长事先嘱咐,送完弹药就赶紧逃跑,不要再回去,否则就是死路一条。
听完这话,樊金堂恍然大悟,这名日本军官其实是个特殊人物。原来他本是个教师,被强征入伍,内心反战,希望战争尽快结束。既然逃不了,他就尽力让自己手下的士兵能多活命。
聂荣臻了解整个经过后,对樊金堂更加敬佩,但表面上还是对他进行了处罚。毕竟擅自与敌人接触且不报告,上级不能放任类似行为,否则一旦混入叛徒后果不堪设想。
于是聂荣臻让樊金堂写检讨书,并派他去延安深造。学成归来后,樊金堂继续为抗战事业做出突出贡献。
樊金堂被人民群众誉为“李向阳式的抗战英雄”,他行事侠义豪爽,打鬼子从不走寻常路,身上围绕着许多传奇色彩。
1938年,日军占领定襄县,横行无忌,奸淫掳掠,樊金堂目睹鬼子的残暴,誓言一定要让他们付出代价。
他集结部队,夜晚埋伏在牧马河附近,准备截击运送日军物资的车队,但他不打硬仗,采用炸弹袭击。三百颗手榴弹被安放在牧马河桥的木墩上,只待车队经过。
次日凌晨,车队刚经过引爆炸药,日军死伤惨重,物资被炸毁。随后,樊金堂率部队攻占定襄火车站,焚毁日军粮草,切断电线,拆毁铁路。
这连串袭击让日军夜不能寐,疲于应付,只能重新调整进攻部署。
正是樊金堂这种不按常规出牌的作战风格,让日军吃尽苦头,也令聂荣臻对他刮目相看,或许因此才没有对他与日本军官吃饭的事轻易定性。
抗战胜利后,樊金堂根据组织安排赴东北任后勤部长,依旧保持那股侠气和特立独行的作风。新中国成立后,他的这些行为曾带来一些麻烦,也因此变得更加低调。
2002年1月14日,樊金堂在定襄辞世。追悼会上,数千人前来送别,足见他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。
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,如果将他的故事拍成电视剧,可能会被冠上“抗日神剧”的标签,但这正是他真实而神奇的人生。
发布于:天津市淘配网配资-买股加杠杆-配资平台哪家正规-线上炒股配资开户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