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光藻在广德州的两位好友及庙西学馆简介
作者:徐厚冰
张光藻(1815-1891),字翰泉,安徽省广德人。清咸丰六年(1856)进士。历任河北曲周、望都、蓟县、邢台等县知县,正定府知府,官至天津知府。关于张光藻的文章屡见不鲜,笔者不再赘述。今给大家介绍的是,张光藻赴仕途之前,在广德州的两位好友。
一、张光藻的两位好友
张光藻年轻时,好结交有才能的贤士,最有交谊的莫过于住居于伍牙山之西的吕宝泉、伍牙山之北的吴蕊渊。
“余自壮年游庠,每届科岁试,好交当世之贤士,其始于牙山之西。得一人焉曰'吕宝泉',予慕而友之,其继于牙山之北。得一人焉,曰'吴蕊渊',予慕而友之。”①
“余自壮年游庠,每届科岁试,好交当世之贤士,其始于牙山之西。得一人焉曰'吕宝泉',予慕而友之,其继于牙山之北。得一人焉,曰'吴蕊渊',予慕而友之。”①
笔者根据张光藻的自述,以及光绪《广德州志》关于吕宝泉、吴蕊渊的记载,现将二人简介如下。
展开剩余83%1、吕宝泉其人
吕秉珩,字宝泉,广德州建平(今郎溪县)人,道光十七年丁酉(1837)举人,绩学能文,落笔有豪气,风发泉涌,直逼韩苏,着有集《芥舟诗钞》。咸丰末(1861),贼至避高淳(今南京市高淳区)乡间,忧郁成疾而卒。②③
2、吴蕊渊其人
吴渲,字步云,号蕊渊,痒生。广德州建平牙山(今郎溪县伍牙山)人,与广德北乡霞坞村(今属邱村镇山北吴家村)吴氏同族。州禀生。生于嘉庆辛末庚子庚寅(嘉庆十六年,农历1811.11.15,公元1811.12.30),卒于道光癸卯年二月十五日(道光二十三年,公元1843.3.15)。
道光十七年(1837),乡试时,吴渲因病无法应试,而后去了蓉城赴约,未能入仕,因疾早逝,年仅三十三岁。④好友张光藻为之惋惜:“而蕊渊以治族成疾,竟赴蓉城之约,余甚痛之!”⑤
娶毛竹园头岑氏(1819生),年二十五岁,夫故守节,氏德性贞,教子成立。被县令请予旌表,入节孝祠。有二子三女。⑥
少有多学。年十二入州学。师从葛云门、陈星五、王介藩。治学严谨,取法古文大家,有儒范之风。“读经史,法及韩(愈)、柳(宗元)、欧(阳修)、苏(轼)之体裁,濓(周敦颐)、洛(二程)、关(张载)、闽(朱熹)之宗旨。”⑦
为人孝道,奉养寡母多年。“三岁而孤,节孝(母)彭儒人,鞠育之十二龄。”⑧
关心社会问题。时外地移民涌入广德,由此在社会治安、田地山林产权等问题上,客民和土著广德人产生了极大矛盾。吴渲在张光藻之前,就率先上书垦务总局,提出问题及解决方法。
“皇上俞允得返故土,徒见客民麇集,土著凋零,州属田地尽被客籍鲸吞,惟牙山麓吴氏田地,诸文学屡向垦务总局公垦上禀,蒙局宪桂赏,示不准客籍霸占,均由本民执业。余(张光藻)乃知步蕊渊(吴渲)之后。”⑨
“皇上俞允得返故土,徒见客民麇集,土著凋零,州属田地尽被客籍鲸吞,惟牙山麓吴氏田地,诸文学屡向垦务总局公垦上禀,蒙局宪桂赏,示不准客籍霸占,均由本民执业。余(张光藻)乃知步蕊渊(吴渲)之后。”⑨
二、庙西学馆
吴渲在郎溪伍员山之东与广德州北交界的庙西村(今属广德市邱村镇)创建了学馆,学子争相从学,数量众多,在当地具有较大影响力。张光藻有记:“后,蕊渊馆于州北之庙西村,一时英俊,争愿从之游。”⑩
吴渲的庙西学馆管理制度严谨规范,从严治学,为当地培养了许多人才。“又闻其授徒于庙西,从学者甚众,生馆政甚详密。”⑪
作为吴渲的好友张光藻、吕秉珩,也经常去庙西学馆给学生讲学。张光藻归隐故里,回忆起来,亦有感触:“(吕)宝泉既相往来,余亦时至其馆,谈论天下人物及古今氏族源流,慨焉。”⑫
【结语】
通过对吕秉珩、吴渲的介绍,我们可以看出,作为一代名臣张光藻,从他在没有发迹之前便能“择良友而交”。同时,我们也了解了鲜为人知的庙西学馆,以及吴渲为地方教育所作出的积极贡献。
广德、郎溪两地山水相连,同源桐川;两地千年一家,文脉相通。千年同根同源的历史文化,为两地携手打造“桐川文化走廊”,提供了难以分割的情感纽带。
讲好桐川故事
传播桐川文化
人文桐川
欢迎您
【参考文献】
①《吳氏宗譜》,第一冊卷一《舊序》,張光藻《山東吳氏重修宗譜序》,光緒三十年[1904]匯修刻本,上海圖書館館藏,第116頁
②(清)胡有誠修;(清)丁寶書纂《廣德州志》,光緒七年[1881]刻本,南京,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,1998年4月,第1009、1059、1146、1199、1680頁。
③(清)吳坤修等修;(清)何紹基等纂;(清)盧士傑續修;(清)馮焯續纂《重修安徽通志》,清光緒七年[1881]版,第3513頁。
④《吳氏宗譜》,卷四十四,《大一支四分三十一世表》,光緒三十年[1904]匯修刻本,上海圖書館館藏,第902頁。
⑤同①。
⑥清·胡有誠修、丁寶書纂《廣德州志》,卷四十六《完節》,三十一,影印版第517頁。光緒七年(1881)刻本,南京,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,1998年4月,第1371頁。
⑦《吳氏宗譜》,卷六十,葛雲門《吳生步雲哀辭並序》,光緒三十年[1904]匯修刻本,上海圖書館館藏,第1163頁。
⑧同⑦,第1162頁。⑨同①,第117頁。⑩同①。⑪同⑧。⑫同①。
作者徐厚冰,安徽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,宣城市文史研究会会员。网络图片,侵权立删,谢谢。转发此文时,请标明作者及来源。
发布于:上海市淘配网配资-买股加杠杆-配资平台哪家正规-线上炒股配资开户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